石头书是中国古代原始的书籍。即把文字刻在石头上。
中文名 石头书 存在时期中国古代 起 源 东汉 产 生 把文字刻在石头上
它起源于东汉,而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。中国现存的石刻文字,是唐初于陈仓(今陕西宝鸡)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。唐朝时印刷术还不很发达,为避免人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,唐文宗下令将《诗经》《论语》等十二部儒家经书,刻成石经,立于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学内,供学员们抄录、诵读。当时共刻了114块石板,计650252个字,笔画工整,至今字迹还清晰完好。这一工程历时七年,在唐文宗开成二年(837年)竣工,所以被称为《开成石经》。清朝康熙年间,有人用九块石板补刻了《孟子》一书,同开成石经放在一起,所以又称十三经刻石
书籍系指那些以传播知识、介绍经验、阐述思想、宣传主张为目的,经过编制或创作,用文字写、刻、印在一定材料上的着作物。以此为标准,正规书籍大致出现于春秋末期。
雕石书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,如道路、广场、公园、绿地、学校等处,它既可以单独存在,又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。石雕石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,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: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。它主要是用于校园绿地的装饰和美化。由于它的出现而使学校的景观增加,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