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蛋白源用酵母菌、藻类、细菌等培育而成的单细胞蛋白如石油酵母蛋白、甲醇蛋白饲料等。因生产成本高,尚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养殖业。人工培养的活饵料如蝇蛆、蚯蚓、水蚤、轮虫、单细胞藻类、卤虫等,营养价值高,后4种活饵料在虾类养殖中已普遍应用。根据鱼类营养需要选用若干种原料和添加剂,经混合和机械加工而成的人工饵料。配合饵料可提高饵料的适口性、品质和利用率、蛋白质可消化率和淀粉胶质化程度,并可破坏一些原料中的生理有害物质。一款状态好的饵料,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:1,雾化性好;饵料入水后能从落点到到位后的钓点能均匀形成柱状雾化区;2,融散性要好;饵料到底后随着入水时间能够逐渐从外到里层层剥落;3,附钩性要好;饵料要有黏性,雾化和融散的作用在于诱鱼,而附作在钩上的饵料作用在于钓鱼;4,适口性要好;软硬要适度,尽量做到饵料手感好,不反水、不黏手。矿物质。鱼类生长发育需要钙、磷、钾、镁、钠、氯、锰、锌、铜、碘、钴、硒、钼等元素,其中钙、磷、镁较为重要。一般鱼类能通过渗透、扩散等作用在水中吸收充足的钙。但吸收磷就困难得多:水中的磷含量常是微量的;鱼粉和动物骨粉中的磷,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溶于水的磷酸盐,鱼类对它的消化吸收率较低;植物性饵料中存在着不能利用的植酸磷。因此饵料中添加磷特别重要。磷的适宜添加量大约为饵料的0.5%,以添加水溶性磷酸盐为佳。除上述营养成分外,配合饵料中往往还加入一些特殊添加剂,如抗生素、激素、酶制剂、防霉剂、着色剂和引诱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