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经幢作为古代佛教禅宗的标志性建筑,经幢本身不仅具有宗教、考古、文化等意义,同时还具有的艺术价值。将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幢蟠上,为保持经久不毁,后来改为刻在石柱上,因此称为石经幢。在唐代盛行陀罗尼经幢,经幢这种佛寺的标志性建筑有了划时代的大发展,并成为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石经幢一般置于殿前庭院内,成为性的佛教小品建筑形式。唐代之后曾一度盛行建幢之风;五代宋辽时经幢发展达到高峰,数量众多,形制繁复。
元代以后,经幢建造渐趋没落。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经幢,如陀罗尼经幢;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。在我国幢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、寺院等地,也有安放在墓道、墓中、墓旁的。